研究人员还发现,一些人类线粒体酶的最适工作温度是50℃,这支持了“分子温度计”的检测结果。
由于文章结论过于离经叛道,《PLOS Biology》收稿后立即邀请伦敦大学学院进化生物能学教授Nick Lane对此进行点评。
没有参加此项研究的Lane教授阅览手稿后表示,虽然结果拥有令人兴奋的潜力,但仍需进一步验证,他说:“这绝对是一个很激进的观点,如果它是真的,为什么长期以来如此重要的事件我们却从未发现?”
Lane对Mito Thermo Yellow探针提出一连串的疑问,包括极端的温度梯度、微观尺度的“温度”定义。“需要进一步实验证明Mito Thermo Yellow的特异性和它在线粒体内的确切定位。同时,我怀疑10℃的温度差只是作者们的主观臆测,而非严谨证明。”
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(INSERM)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(CNRS)的研究人员,以及芬兰、韩国、黎巴嫩和德国的合作者们认为,线粒体核心微空间的高温确实出人意料。如果观点成立,将导致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线粒体功能,包括它们的酶活、膜渗透性、遗传缺陷对线粒体活性的不良后果,以及所有我们在37.5℃条件下检验的毒理和药理反应。37.5℃虽然是人体温度,但显然它并非线粒体温度。
“无论这些想法是否正确,细胞线粒体的热生成和热分布仍有很多待解之谜,需要我们认真对待,”Lane教授总结道。
原文检索:Mitochondria are physiologically maintained at close to 50 °C